当前位置: 首页 > 热点 > 列表

7月沪深IPO申报“挂零”!上市节奏放缓成常态?

来源:证券之星    时间:2023-08-09 18:02:41

作为A股市场的重要构成部分,企业想要上市融资,不论所需金额如何,大多都会将IPO作为首选。根据东财Choice的数据,按招股日期计算,年初至今共有234家企业在A股上市,实际募集资金超过2800亿元,它们的募资规模也是千差万别。

但在上市端火热的背后,A股审核端的热度却正好相反。数据显示,在已经过去的7月,A股上会和审核的速度出现明显放缓,申报企业的数量甚至只有个位数。


(相关资料图)

IPO异常情况高发?

根据交易所数据,7月除北交所新增一家IPO申报企业之外,沪深A股IPO均为“零申报”,相比往年7月的申报淡季同样明显降温。有投行人士在接受上证报采访时直言,每年6月都是IPO集中申报期,7月会明显减少,但零申报的情况也比较少见。

那么,为何A股IPO较少选择7月进行申报?这可能与各公司财务数据的有效期有关。有投行人士对澎湃新闻表示,由于财务报表的有效期仅有半年,如果拟IPO企业以上年度12月31日为财务基准日,就必须在6月底完成申报,否则7月就需要加期,因此多数企业来不及在7月申报。至于以3月31日为基准日的企业,多数会在9月开始申报。

不过退一步讲,就算能够进入审核环节,仍有不少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未能正常完成审核。根据东财Choice数据统计,包含撤否、暂缓审核,中止等情况在内,自从2014年以来,A股拟IPO企业审核状态异常的出现频率正在逐渐升高,单是2023年初至今已经接近200家,至于2022全年则是超过290家。

不仅如此,与其他月份相比,7月出现IPO状态异常的频率也在逐渐升高。根据对数据的进一步梳理,2021年以来,每年7月出现审核异常的A股拟IPO企业都达到了双位数,此前的年份则只有个位数。

审核放缓已有迹象

当然,虽然7月沪深IPO挂零并不完全意味着IPO降温,但从市场人士的观察来看,IPO审核放缓似乎已有迹象。

澎湃新闻在报道时指出,6月申报季的确出现了多家企业申报未被受理的情况,有投资人表示,原来拟IPO项目两三天或者一周就能受理,现在可能会花数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做调整。此外,来自券商的一位投行项目现场负责人向澎湃透露称,目前大约有25-35家企业申报受到了影响,未被受理的原因主要是来自传统行业,明面的理由则是盈利不足以及存在盈利风险。

不仅如此,IPO审核倾向性上可能也会出现变化。有投行高管对第一财经表示,在实操中,确实存在涉及“吃穿住”项目审核进度较慢等情况。该投行高管表示,规模小的传统企业已经不盈利的科技型企业,上市都存有难度。此外该高管还指出,传统企业融资方式较多,比如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但科创型企业只有通过资本市场发行股票才能解决融资问题,所以未来证券市场可能更多地向科创型企业倾斜,鼓励科创型企业IPO。

那么,对于IPO市场的审核速度放缓等情况,市场人士又有何看法?

中国基金报在报道时引用北京国枫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岩的分析指出,一方面,以年报、半年报进行IPO申报的企业较多,7月正处于空档期,历来申报企业数量就偏少;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均对申报企业的经营数据和合规情况要求更为严格,严把风控关,杜绝企业带“病”申报,一定程度增加了企业规范整改的时间。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则指出,当前的情况只是IPO节奏放慢,还“谈不上是IPO暂缓潮”,在市场自身没有发展到可以调控节奏的时候,监管出手进行了调节。他同时指出,注册制审核全面放缓并非近期的动态,实际今年上半年IPO的节奏已经放缓,“原本期望注册制下,市场可以制约IPO速度,但现实是,只要给批文,就一定能发出去,投资者并不会主动拒绝IPO,那也只能由监管来控制节奏。”

此外,上文中提及的券商投行项目现场负责人也对澎湃新闻表示,监管部门暂缓受理IPO,或许是落实“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此来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稳定,减小抽血效应,提振市场预期,同时倒追前序存在瑕疵的企业,提升调整注册制实施以来的一干问题。从历史行情来看,发行速度越快,单体募资金额越大,对市场运行冲击越大。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减少新股发行量,一定时间内有助于市场企稳回升。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海峡零售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0   联系邮箱:396 029 142 @qq.com